教师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1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但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和任务驱动性等特点。正确理解这些特点,对课程教学会产生积极导向作用。
要体现上述四方面的特点,就应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即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习重点,不要给各个班级安然死任务。学习任务应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进行评价。
上面的成功案例从一个侧面说明探究性学习有如下特点。
(一)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第四,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
(二)自主性
自主性是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所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不论是探究的能力,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还是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都是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就算是知识,也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生成,靠传授式的教学难以获得。
(三)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重在过程,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就不应以成败论英雄,更不应该以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是要看学生的态度和表现,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对于那些完全不投入学习活动的学生,既要在成绩上有所表示,更要让他们自己找出差距。
(四)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不同于简单的学科知识传授,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要实践,要活动,正如上面的案例一样。要注意的是,过去我们往往把实践狭隘地理解为与体力活动或动手技能相关的操作活动,如过去在理科的实验课强调的就是动手操作技能。现在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手操作的技能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更重要的是能发现问题;能够制定一套方案去解决问题,技术的问题有专门人员去解决。实践并不等于操作,而包括从提出问题到求得结论、做出评价的整个过程,除了操作之外,思考、计划、找资料、理论探讨、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写报告、写文章,都是实践。所谓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
(五)教学方式的任务驱动性
要体现上述四方面的特点,就应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即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习重点,不要给各个班级安然死任务。学习任务应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进行评价。
教师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2我有幸参加了省教科院和教研室组织的这次研究性学习培训班,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我感到十分荣幸,同时要感谢学校给了我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培训期间我们先后学习了如何选题、撰写开题报告、撰写研究论文及如何答辩和评价。在这短短几天的培训生活中感受颇多,收获颇多,以下从几方面总结此次学员培训。
一、 机会难得,学习气氛浓厚。
参加这次培训的同志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二、 培训形式好,要求高。
培训采用互动形式,白天听讲,晚上上网查资料做作业,第二天汇报作业情况并修改直到合格。
三、 异彩纷呈,点评全面系统。
在培训中大家踊跃发言,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通过这次学习使我们知道究竟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大致是什么样的流程。我相信研究性学习一定会开展的越来越好。
四、 学无止境,更新学习观念。
培训学习虽然已近尾声,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借省教科院和省教研室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东风,重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为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努力工作。
教师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3通过研究性课题后的研究,终于让我们知道师生关系是多么的重要,要搞好师生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先做到老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想法才能进一步的去帮助学生,当然学生也要配合老师。但如果学生犯了错,老师在批评的同时也该听听学生内心的想法这样才 可以解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在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都应该体谅。学生要体谅老师的难处,但同时老师也应该多和学生沟通,这样才可以把师生之间的关系搞得更好。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能够多多去找老师帮忙。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要像朋友一样,互相理解,互相配合。可能学生有时会很不理解老师所做的,但老师也不要生气,因为学生并不知道老是为了他们。学生也要多多的去体谅老师,可能老师有时会多说我们一两句对我们不中听的话,但也不要去怪老师,因为我们做得不对老师才会讲我们。
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还知道以后如何做才能和老师和睦相处,才能和老师有好的关系。我们知道在以后更要好好的维护我们与老师的好关系。和老师成为良师益友。
教师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4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新课程,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同时这也被广大的学校所重视。为了推进我区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扎实有效的实施,受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委托,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全区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培训会”,经过短时间的学习,我有很多感悟,深有体会。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开放式学习态势作为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综合探究活动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 ……此处隐藏2926个字……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作为本组的组长,有时在分配工作过于疏忽,执意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结果造成某些缺漏和过失。幸好还不算严重,否则我真无地自容,组员也没有责怪于我,反而给我补遗拾漏。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我们感情的桥梁在起着作用吧。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它让我们得到了锻炼,无论是社会交往的能力,还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教师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6进入高中以来,开设了一门新的科目——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研究,顾名思义即为对你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阐述自己的观点。期间自然要对你的这些进行记录,观点进行总结。那么也就需要写论文。当然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我自己对这方面感触也颇深。
首先,在写论文前先要确定好你所要研究的课题。这一步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之后所要做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课题的深度与否同样也间接影响着你的研究论文的深度与否。
课题确定好之后,先不要忙着开始研究。而是应该先拟定好一个大纲,把你所要进行的研究步骤一个个写下来。这样做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也不会秩序颠倒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接下来就该开始收集资料。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方法有很多。我在进行资料的收集时主要通过三种途径:第一则是去图书馆,阅览室,翻看有关书刊。因为在这里有着许多分类的书刊,而且讲得都十分清楚。如果碰巧这儿没有你所要得具体内容,那么不妨试一下第二种途径:上网。网络世界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这有着无穷无尽的信息,相信你一定能找到你想要的内容。当然其中必不可少的要进行记录或复制到自己的u盘上。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要,你要进行适当地删除,加工。我在研究时就做了大量的工作。当然,在你对资料进行分析时,最好也要加入一些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体现出一点你自己的东西,才能使你的研究不落俗套,有新意。
上了一个学期的研究课,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首先,我觉得这课程的开设培养了我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的学习,偏重于对概念或理论的字面理解,而缺深一层次的疑问。通俗点说就只为了应试,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而这一门课程恰恰是填补了我的这一不足之处。研究性学习必须包含对资料的搜集、编辑与整理,还包括实验的没计,数据的记录等等。使我们必需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这种能力被训练出来了。其次,这一课程的开设,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每一项学习内容,方式,都要求有自己来解决。而当我对我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时,不管是记录资料;或是做一个有关这一课题的模型时,都非常投入,无意识地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一个动手能力强的人是很容易立足于社会的,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缺乏动手能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我们能够很好地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基础,最后,这一课程的开设培养我的创新意识。以前的我,总是老师讲什么,我就听什么,从来不会多想几个为什么,而上次研究课后,我渐渐地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全新学科,其中充满热趣也极富挑战性。你自己必须亲自去做,才能体会到该如何做。因此,我们更应当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努力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712月18日,有幸参加了区教育主办,长安一中承办的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讨与观摩课。现就学习的感受和心得总结如下: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1、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从抓语言问题开始。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
2、强化自我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生物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具体要求:课题研究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自我设计方案;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3、创设一种情境
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生物研究性学习,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求、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生物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生物研究性学习也讲求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创设情境应该是重点思考的一个内容。
4、教师角色:从传授到指导生物研究性学习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呢?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把握研究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成败得失。这种指导作用贯穿于学生研究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研究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生物研究性学习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是在教师“导演”和指导下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从实际问题切入的,需要运用语文学科中的大量基础知识,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有精深了解,而且要熟悉多种研究方法,还需要对当前语文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比较深透的了解,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的活动方案,进而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扎实的研究活动。